“亲眼看到真实的新疆”——海外大学教师的新
栏目:媒体新闻 发布时间:2025-11-07 10:49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11月5日,“海外高校教师看新疆”活动集体探访,收获满满、新的认识。...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11月5日,“海外高校教师看新疆”活动探访团充满收获和新认识,依依不舍地开始了回程。在为期五天的行程中,他们深入阿克苏地区和乌鲁木齐市,体验了棉田、商业、老街、文化遗址中各民族和谐共处,见证了新疆经济现代化的勃勃生机。 11月1日,“海外高校教师看新疆”活动代表团抵达库车市库车巷。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摄 参观的第一站,沙雅县现代化的棉田让参观团成员感到惊讶。十月的棉田里,白色的花朵如波浪般翻滚。两台国产六行自走式采棉机穿梭其间,完成了采摘、压缩、包装全过程15分钟,吐出重重的棉花包。 “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棉田,新疆棉花的品质是当之无愧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意大利教授娜塔莉选择了棉花,她兴奋地表示要与朋友们分享这份“新疆礼物”。棉田下方,细细的钻管排列整齐,精准输送养分,解决了沙雅县内陆地区的水资源困境。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汉学家、翻译家濮华杰表示:“新疆棉花加工机械化程度令人惊叹,高效节水模式值得借鉴。” 11月1日,参观团进入库车热斯坦旅游休闲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微改造”重获新生居民捐赠的旧物与工人们制作的传统手工艺品相得益彰。鼓巷的龟兹音乐和舞蹈让黎巴嫩大学教授塔玛拉·贝鲁忍不住手舞足蹈。夜幕降临,龟兹走道上闪烁着温暖的黄色灯光,点缀着彩色油纸伞,既简单又时尚。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黎巴嫩大学教授阿巴斯国际经济与贸易大学教授用相机记录下居民们的笑容:“我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真正的幸福。”一行人追随历史的脚步,探寻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苏巴什佛寺遗址,以及突尼斯灵学院阿拉伯语和翻译系主任塔里克·布阿图尔在遗址中留下的历史印记。迦太基大学的uistics(I.S.L.T.)停顿了很长时间。库车宫内的御器和龟兹文物展示了悠久的文化历史。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让历史栩栩如生。保加利亚特拉基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教授尼古拉·皮罗夫斯基赞叹道:“新疆在文化保护方面的努力很精彩。”11月3日,考察团围绕新疆经济产业发展,参观了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和新疆维吾尔药业有限公司。国际陆港区交通线纵横交错,展现出广阔的对外开放前景。感受中国新疆的经济活力。”达卡大学教授穆罕默德·胡克对新疆伊斯兰学院的基础设施赞不绝口。教室宽敞,图书馆藏书丰富。n 本书。参观团成员亲身体验了宗教团结。 “海外高校教师看新疆”活动参观新疆艺术学院万通书木卡姆文献馆。天山网讯 新疆日报记者 张冬梅 摄 参观的最后一天,行程串联了文化底蕴和市场活力。在新疆艺术学院万童书木卡姆文献馆里,乐谱和传统乐器的手稿引人注目;在新疆博物馆,重要的文化遗产清晰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深了参观者对新疆的了解。入夜,新疆国际大巴扎燃放烟花。商家热情推销特色产品,游客精心挑选产品、品尝美食,脸上洋溢着幸福。他们去的每一个地方参观团成员用手机记录自己的经历,并立即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许多人编辑视频并将其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和点赞。 “亲眼所见,让我了解了真实的新疆。”中国外文出版集团文化传播中心外国专家、国际传播工作室负责人安泽表示,他去过新疆很多次,每次都看到不一样的精彩,收获很多。此次访问,大家产生了强烈的合作交流愿望。我们期待分享彼此的声音,增进相互了解。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来新疆,亲身体验新疆。五天的访问虽然短暂,但让海外大学教师对新疆有了新的认识。临走前,大家都表示会向世界各地的朋友们讲述真实、美丽、多元的新疆故事,并希望今后能再次来到这片迷人的土地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