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收获发生时
栏目:企业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25 10:29
我省科研团队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豆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为黄、淮、海南地区金秋大豆种植提供了“安徽方案”。...
我省科研团队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大豆高产高效技术模式——为黄、淮、海南地区大豆种植提供了“安徽方案”。金秋时节,建淮大地的大豆迎来收获季节。截至10月23日15时,全省大豆收获面积超过900万公顷,发育率超过95%。近日,灵璧县诸暨镇140亩示范田种植的“皖塑112”大豆品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面对生长期干旱、高温、多雨等不利天气,这片采用“大豆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的大豆田,最终实现了亩产269.1公斤。 “这个亩产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产量和抗逆性。原因是该示范田采用了大豆窝点“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安徽省农科院大豆栽培团队组长杜祥北说。“致密抗逆”听起来简单,但背后是一个复杂的科学体系——不仅要提高大豆的种植密度,还要利用配套技术来保证打光后的大豆仍然 健康成长并获得高产。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但单产水平仍有待提高。大豆种植团队针对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产量低、前期抗逆能力差的问题,以“理论研究研发标准制定-示范推广”模式系统推进大豆的研究与应用 高产栽培技术。在阐明密度控制机制的基础上,大豆栽培是一项系统化、有计划的大豆栽培技术。目前,团队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项,制定标准4项,2项技术被列为2025年安徽省农业重点技术,出版《黄徽海南部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1本。今年这个时期,成为检验技术好坏的“试金石”。除凌县碧外,我省相关农业部门及省内外多家单位近期对太和县、寿县、当涂县等地的安徽农科院大豆现场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引入新品种并配套抗逆高产策略的大豆具有优异的高产和抗逆性。太县水镇101亩“豌豆61”品种示范小区采用“致密抗逆”技术,配套根瘤菌拌种、新型生物肥料等措施,实际亩产达到248.94公斤。在寿县建沟镇,200亩“科豆10号”品种示范田,以“密实抗逆”为主要技术,亩产实际产量259.3公斤,具有优良的稳产性和抗逆性。当涂县江心乡185亩示范地“南农47”亩产236.81公斤,蛋白质含量45.3%,脂肪含量22.4%。产品质量和加工工艺优良。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大豆、玉米增产工程一体化推广高产高效模式。从实验室到田间,安徽农科院大豆栽培团队用真实成果研发论证了“致密抗压”技术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团队探索成功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的价值在于其可复制性和推广性。杜向北说,今年,团队在我省大豆主产区系统推广了以“密实抗逆”为主的技术模式,有效应对了恶劣天气的影响。每个示范地块单产保持在230公斤至270公斤,成功实现大豆单产提升,展现出巨大的推广应用前景,为整个黄淮海地区提高自产大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示范样板。记者 徐浩杰
下一篇:没有了